伺服技術的比較


伺服重低音喇叭並不是什麼新的產品,有很多不同的系統已被使用一段時間了,它們具有不同程度的成效。其伺服技術的成效從差到比較成功的都有,但它們都無法與直藕伺服技術的精確度相匹配。

1.以加速器為主

以加速器為主的伺服會放置一個電子元件以偵測音圈的位移,進而產生一個回饋信號。

diagram: accelerometer servo

在這種類型的伺服系統中,從加速器回饋的訊號需要一個至少100倍率的放大電路來處理,因此,這種重低音喇叭常會有伺服的雜音(嘶嘶聲)。

另一個問題是加速度器本身的核心材料,它是一種壓電材料,無法直接感應速度,相反地,它是感應「變形」,所以需要一個機械組件來把「加速」量轉換成「變形」的線性量。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在壓電膜上黏上一個物體。因為加速器與音圈一起移動,這物體就會按壓薄膜,進而產生一個加速度信號。

使用加速器的重低音喇叭還有其他問題。箱體內的任何氣壓變化會對感應器的外殼作用,進而產生錯誤的加速信號,這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寄生效果。另一個問題是,加速器會偵測空間上三個軸的加速信息,然而,音盆只能在一個方向上移動,並且只能校正此方向的移動,偵測另兩方向的加速可能導致不正確的回饋。因此,理論上它們能減少失真,實際音樂的動態表現反而不如最好的非伺服重低音喇叭。

以加速器為主的伺服系統的另一個缺點是,增加音圈的質量。此外,伺服系統會有一個回饋的反應時間,無法像直藕伺服那樣的即時。

2.以感應線圈為主

以感應線圈為主的技術都會使用感應線圈來檢測音盆的運動。

sensing coil servo

早期的伺服系統會有上圖的回饋裝置。這也是在DIY文章中最常被討論的方法。此裝置有兩條回饋路徑,一條來自單體線圈(或功放的輸出),另一條來自感應線圈。因此,這種方法不是一個真正的伺服重低音喇叭,因為頻率響應會隨著音圈的電阻而變化。更糟的是,一些作者甚至建議使用雙音圈單體的其中一個線圈作為感應線圈。其結果是,人們可以很容易得到一個如下圖所示的位移圖像。

sensing coil servo excursion chart

3.正電流回授

正電流回授技術在過去非常流行。這是最嚴重被誤導的伺服技術,因為根本沒有任何感應器。此外,當音圈的電阻產生變化時,頻率響應的改變甚至比非伺服重低音喇叭還要顯著。

servo current feedback

4.以馬達為主

以馬達為主的設計技術是使用直流馬達,藉由長柄與音盆連接得以控制音盆的運動。馬達通常會有數個電極,用過傳統唱盤的人都知道這種馬達所產生的力量不是穩定的,它需要一個很重的轉盤來平穩這個力量,否則唱盤信號的顫音會很高。在重低音喇叭裡,這種問題會更嚴重,因為中低頻低音所產生的音盆運動遠小於低頻所產生的運動。因此,介於中低頻與低頻之間的調變失真會遠遠高於非伺服重低音喇叭。以馬達為主的設計技術主要是用於PA系統。

直藕伺服技術的不同

我們直藕伺服技術克服了以上所有系統的限制。系統不僅擁有如加速器系統的低失真,還保留原有信號的動態性質,以實現最大的真實感。直藕伺服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,它能確保低失真、出色的動感、和頻率響應不受熱效應影響。由於回饋信號是準確的,所以不需太過的處理。

至頂